9月特斯拉在华销量同比增长394%,每46秒交付一辆新车

   2021-10-14 200
核心提示:9月的新能源车市场好生热闹,正当“蔚小理”为首次销量破万而狂欢的时候,特斯拉粉们又在为销量再次刷新记录而沸腾。10月12日,
9月的新能源车市场好生热闹,正当“蔚小理”为首次销量破万而狂欢的时候,特斯拉粉们又在为销量再次刷新记录而沸腾。


10月12日,据特斯拉官方透露,特斯拉中国在9月份的新车销量为56006辆,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94%,其中国内交付的新车数量为52153辆。而Model Y共售出33033辆,成为特斯拉目前在国内最畅销的车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从乘联会公布的9月新能源厂商批发销量来看,比亚迪70432辆、上汽通用五菱38850辆、上汽乘用车21552辆、广汽埃安13572辆、蔚来汽车10628辆、小鹏汽车10412辆、理想汽车7094辆......



也就是说,9月特斯拉中国市场本土销量超过“蔚小理”三者相加,同时超越了以宏光MINIEV为代表的上汽通用五菱,仅次于比亚迪。这强大的压迫感,让人不禁发问:“国产电动车还有机会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还是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特斯拉9月销量暴涨的背后。


其实,这和特斯拉的一波降价操作和交车周期有关。7月8日,特斯拉官网上线了Model Y标准续航版车型,新车补贴后售价为27.6万元,相比长续航版售价低了7万元,同时525公里的续航也还不错,所以这是其受欢迎的一大原因。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7、8月份,特斯拉国内销量均较低,8月份甚至仅售出不到3千辆,这主要还是因为特斯拉采用以季度为单位的交付逻辑。在一个季度里,季度初的产能将主要解决海外市场的订单,而季度中后期的产能则主要满足国内市场,因此特斯拉9月销量高的另一大原因则是由于7、8月的订单堆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销量并非那么“恐怖”。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是给国产新能源车企们不小的压力。


接着回到前面提到的问题:“国产电动车还有机会么?”笔者个人认为是有的。


首先,就是零部件供应和产能问题。作为一家全球型车企,特斯拉的零部件都是通过外部采购而来。受芯片短缺压力,特斯拉在美国等多个市场产品近期有所涨价。可能你还在暗自窃喜涨价并未波及国内,但特斯拉中国近期宣布,受芯片短缺以及成本波动影响,即日起特斯拉移动充电连接器(国标)价格上调400元人民币,调整后售价为2950元人民币。


虽然看似无关痛痒,但是如果芯片短缺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后期车价上涨将是十有八九的事。要知道,特斯拉销量的每一波“小高潮”,几乎都离不开“降价”。如果把此前降价的钱后期都补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想必会有所缩减。


至于产能,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共有四座工厂,分别是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中国上海工厂、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以及德国柏林工厂,其中后两座工厂目前还尚未正式投产,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销量多半由弗里蒙特和上海工厂贡献的。就拿上海工厂来说,年化产能45万辆,满负荷状态下平均每个月3.75万辆。既要满足国内,又要满足海外市场,这样的产能显然不够。


而相比之特斯拉,国产电动车企代表——比亚迪优势就凸显出来了。比亚迪从电池、电机、系统、芯片都是自己研发,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而特斯拉零部件大部分都是采购的,如果全球零部件供应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极易被掐住咽喉。所以,这也是特斯拉销量迟迟不能超越比亚迪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过去特斯拉的主打是智能驾驶,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智能驾驶的真面目如今也是让人看清楚了。换句话说,特斯拉如今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技术,而是品牌了。毕竟特斯拉是从高端做到低端,而比亚迪是从低端做到高端。但是说到品牌,或许“蔚小理”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毕竟从产品单价来看,已经超越了特斯拉,更何况它们还有更优质的服务。


当然,掣肘特斯拉发展的原因还有口碑的崩塌。从此前的刹车事件,到现在的“反告”车主事件。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还纷纷调侃:“家里没有500万,还真不敢买特斯拉”。虽然颇有嘲讽的意味,但是笔者只想说“珍惜剩余的羊毛吧”。


说到最后,笔者想要表明的是,并不是一味“贬特斯拉,吹比亚迪”,而是看到各自背后的利弊。不可否认,特斯拉很强,但是并不是强大到不可打败的地步。国产新能源要想发展起来,光靠一个比亚迪、“蔚小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更多向宁德时代、华为这样的企业作为背书,这样国产新能源才真正实现”弯道超车”。


特斯拉在华交付纪录不断刷新

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特斯拉来说,特斯拉中国的发展仿佛在上演一出“速度与激情”的好戏。


今年8月份特斯拉中国刚刚创下交付4万辆的纪录,转眼就被国庆假期结束发布的9月份数据打破。10月12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9月份创造出交付56006辆的全新纪录,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394%。这相当于每46秒就将一辆车交到客户手中。


“这样的表现确实让我们备受鼓舞。”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分析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最离不开的就是中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政策。”


过去两年时间里,特斯拉在中国组织了日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零部件90%以上都来自中国,特斯拉上海工厂员工超过99%都是中国人。中国是特斯拉在美国之外首个拥有本土制造产品的市场,且在今年第三季度起成为特斯拉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出口中心。同时,特斯拉已经陆续在北京设立科技创新中心、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并继续建设本土的工程团队,今后还将进一步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力争推动整个行业的共同进步。



如今,海外出口的国产特斯拉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上海超级工厂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魅力的一扇窗口。截至9月,特斯拉中国出口已突破10万辆,得到多国消费者认可。“中国制造有着卓越的品质、更精良的品质把控、超越期待的驾控体验,广受来自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赞誉。”陶琳说。


面对制约全球汽车业的“缺芯”难题,特斯拉如何应对,是否会影响特斯拉的年度生产目标?陶琳介绍说,特斯拉一直致力于核心芯片零件的自主开发。对于如自动辅助驾驶等关键核心芯片,特斯拉采取自主开发和外协加工的方式;对于如通信、娱乐等相对成熟领域的非核心芯片,特斯拉以市场供应为主。同时,在具备强大技术研发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软件的开发和编程替代部分芯片功能,以应对芯片紧缺的现状。“当然,我们也期待国内芯片厂商快速成长,国内自主研发的芯片可以更多地投入使用。”陶琳说。


在世界各国纷纷确立减排目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发展大势所趋。中国确立了“3060”的减排目标,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也一直为中国减排事业作出贡献。“特斯拉入华后起到了较强的市场引领作用,截至目前,开放的专利已经超过300项。尤其是在产业链、供应链、消费者推广等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陶琳介绍,“对特斯拉来说,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兴旺,才是加速完成能源使命的不二之法。”


中国已经连续6年蝉联新能源汽车产销全球第一。尤其在政府、车企、新锐品牌、全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助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然成为世界样本。不过陶琳也指出,还应看到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在这种现状下,增换购消费者、首购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意愿高涨,市场潜力仍然很大。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至17.8%,这说明新能源汽车仍处在关键导入期,渗透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大家对智能汽车了解的加深,相信很多客户会体会到智能汽车的优势,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我们在全世界都看到了类似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陶琳说。

来源: CAR路里,经济日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admincom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