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运用车床进行机械加工时,会发作所谓的“振刀”的场合大约有这几种场合:利用成型刀片进行成形车削;细长圆杆的外圆车削;薄肉圆杆的外圆车削;箱形部品(如钣金焊接结构件)车削;超硬原料切削;轴承已受损而继续切削等。
当振刀发作时,刀具、工件与车床的振荡往往导致工厂内部有刺耳的噪音,而其振幅大小单边达数十微米以上,有时其至高达100微米以上。这种振刀不只形成刀具或工件的夹持变松之外,一起也因其嘈杂的噪音对操作人员形成不良的身心影响,而加工精度也因此无法达成客户的要求,因此各工具机厂莫不战战兢兢地将振刀问题之排除视为莫大的挑战。
一、基本办法
(一)强制振荡(ForcedVibration)
这是在断续切削而导致的强制振荡或者是因滚动零件有瑕玼而形成的振荡,一般常见的如轴承的损坏而形成的异音或齿轮啮合欠安以及工件夹持欠安、主轴摆幅过大等现象皆属此类。
这类问题中,断续车削归于加工技术问题,而零件瑕玼即大部分来自于机床的装配技术及其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并且也与机床结构设计理念有关。其振荡的特性与转数的大小有直接的相关。
(二)自激振荡(Self-excitedUibration)
这是因为切削加工时具有周期性的作业凹凸不平特性,形成周期相位的少量错开而又重复重叠的再生作用所产生的影响,一般又可称之为“共振”(Resonance),其主因来自于机床结构的天然频率遭到激发或者是工件夹持体系的自频率过低而遭到激发所引起。
因为结构的天然频率只随夹持或固定方式的改动而改动,因此振刀发作时,改动切削条件(如改动转速)往往能够改进切削振荡,然而在某些无法改动切削速度的场合(如攻牙或某些原料的切削),往往只有借助于夹持方式的改变,甚至于改动刀具或刀具固定方式才干解决这类问题。
二、抑制振刀的对策
依据研究所得的振刀原理,现在应用于加工现场中有一些比较详细而有用的办法:
(一)尽量选择切削阻抗较小的全部条件,亦即恰当的刀具进给速率与切削速度(或主轴转速)。
(二)调整切削速度以避开共振。
(三)减轻形成振荡的部分的作业重量,惯性越小越好。
(四)针对振荡大的地方予以固定或夹持,如中心架、作业保持器等。
(五)提高加工体系的刚性,例如运用弹性系数较高的刀柄或运用参加动态减振器的特殊抗震力,以吸收冲击能量。
(六)从刀片与作业旋转方向下功夫(作业将刀具下压一起也增高刀具的稳定性)。
(七)改动刀具的外型与进角,例如:鼻端半径越小越好,以降低切削阻力。侧倾角必须取正值,以使切削方向更近垂直。后倾角好为正值,惟甚去屑切屑才能相对变差,因此一般可选用槽型刀以使倾角变为负值,但仍保有正值的切削作用。
(八)导角越小越好,好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