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02年巨大压力的毛纺织行业,在2003年迎来了一个比较令人欣喜的开局,在“羊年发羊财”的鼓动下,国内毛纺内销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不少商家和企业均尝到了甜头。当非典疫情袭来之时,给毛纺行业良好开局蒙上了一层阴影。与棉纺、化纤行业相比,由于毛纺产品销售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它所表现出的震荡也有所不同。
影响还未充分显现
近几年,毛纺行业一直保持着一个均匀增长势头,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今年1~4月份,受前几年行业惯性发展的影响,毛纺行业依然保持近5%的增速。据毛纺行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1363个规模以上的毛纺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1.2%,完成出口交货值37亿元,实现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58 .5%;1010个规模以上毛针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9.4%,完成出口交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 11.4%。和往年相比,今年一季度主要毛纺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出口呢绒1040万米,同比增长49.2%;毛针织服装出口3160 万件,同比增长23.42%。这些数字都充分表明,非典在一季度对毛纺织行业的影响远不如棉纺、化纤等行业遭受的冲击大,这对羊年开局就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势头的毛纺行业的确不易。
潜在影响不可小视
尽管如此,非典对毛纺行业的潜在影响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必须引起业界的重视。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认为,4 月份以来,随着疫情的逐步蔓延,尽管对行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些影响,但是疫情的主发区并不是纺织主产省,对毛纺行业的发展影响不大。但是,由于毛纺产品销售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疫情对行业下半年的影 响能有多大目前难以估计,但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毛纺行业80%的销量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5月份国内内销市场需求不振,尽管是毛针织衫和毛纺面料的销售淡季,但非典对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一些企业的最终产品库存积压增大。按照惯例,每年的春季广交会都对毛纺行业下半年的订单量产生直接影响,今年受疫情影响,广交会客商急剧减少,成交额大幅下降,毛纺出口企业下半年订单明显不足。年成交额在30亿元以上的浙江濮院羊毛衫市场,“五一”期间,外运的羊毛衫只有几十吨,市场负责人介绍,在正常情况下,最高日外运量有160吨,市场经营异常萧条。阳光集团进入5 月份以来,已经感到订单不足和市场销售不畅带来的压力。这种现状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均有反映。彭燕丽认为,如果疫情在下半年依然持续,对毛纺行业的正常生产将带来很大影响。按照销售特点,三季度毛纺产品应该进入新的销售旺季。
练好内功仍是重中之重
三季度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能否使毛纺行业在去年发展的基础上,再有一个新的增长,对毛纺企业的练内功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疫情的冲击,不仅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也在考验企业的综合素质。在疫情面前,很多企业加快了拓展市场的步伐。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羊绒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进军羊毛衫市场,凭借品牌优势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企业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而加工能力过剩的毛条制造行业则正在根据羊毛供量有限、 价格高昂的现状,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众多龙头企业纷纷加大了拓展海外市场的力度,积极想办法寻找新的市场空间;随着竞争市场的更加开放,以及消费者品位的日益提升,毛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多的企业期望依靠“人有我新”的思路获得更大的市场主动权。阳光集团面对5月以来动荡的形势,几乎每天都有新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档次正在成为毛纺企业的自觉意识。
作为新的挑战,疫情正在考验我们的承受力,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行业结构调整、世界经济衰退的毛纺行业,也一定会在挑战面前获取更多的市场经验,更加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