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市场重要性的不断增强,跨国药企纷纷开始加速调整在华战略。近日,有报道称,默沙东宣布了新一年领导团队的调整安排:自1月18日起,现数字化交互与转型部门负责人韩杰生被任命领导糖尿病事业部、零售和经销商管理团队,其现任职务由崔晓玲接替;另外,定价、商保和KAM部分则划归市场准入和公共政策负责人王晓晔管理,从而形成新的政府事务和市场准入团队。
实际上,近期公司架构发生较大调整的企业不止默沙东一家。从上个月至今,就已多家跨国药企宣布调整销售团队。例如,前不久辉瑞公司中国区总裁就发布了邮件,称将基于产品的类别和生命周期、增加经理人的管理幅宽,简化工作的原则来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新架构将于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
具体来看,在新架构中,默沙东将会成立一支独立的市场扩张及业务创新中心团队,负责广阔市场的扩张业务和创新业务拓展。新团队将直接汇报给中国区首 席运营官吴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业务优化及创新团队也将在这次调整中被重组。PBG全球设立新的业务运营团队并直接向 Angela Hwang女士汇报。 目前BO&I团队中从事业务计划与优化工作的同事将被整合到未来新的PBG业务运营团队中。原BO&I团队中从事内外部创新工作的同事将汇报到新的市场扩张及业务创新中心团队。
除此之外,在2020年12月底,诺华制药(中国)也向全体员工发布了内部邮件:自12月1日起,公司将心血管事业部与基础疾病事业部合并成为全新的心血管、肾科和代谢事业部。同时,诺华相应还整合移植和呼吸两大疾病领域团队,成立移植和呼吸事业部。通过此次调整,诺华制药希望提升重磅产品的销售效率。今后将集中在心血管、肾脏以及代谢等业务范围之内,专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范围。
无独有偶,罗氏也于同期宣布将一改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在2021年建立“产品线模式”、“区域模式”和“生态圈模式”。按照罗氏公司的计划,“区域模式”和“生态圈模式”将让医药代表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从以前复杂的多方客户交互模式向简单直接一对一的模式转变,力求一线员工向临床医生传递更加准确的产品知识,产品市场推广的相关职能工作。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尤其在中国新医改的背景下,如医保目录谈判、带量采购和按病种付费等一系列政策落地,都在使跨国药企持续承压。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并积极争取中国市场,诸多跨国药企才纷纷调整了企业架构,在资源及人事上进行“大动作”。
未来,为了降低产品线划分带来的成本风险,提高团队合作效率及更加紧密的团队合作,预计今还会有更多国内外药企加速调整战略,并随之调整销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