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行情首页 行情分类 切换频道

机器人抓住智能制造风口推动职教“升级”

2020-09-30IP属地 广西330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少人化、无接触、自动化等智能制造类产业呈现明显优势,加之互联网与大数据双重推动,可以预见,智能制造产业将会伴随疫情的缓解和控制而得到迅猛发展,并将催生一批新型服务业态的崛起。对此,面向传统服务业培养的大批职校生将面临巨大的职业挑战。如何在后疫情时期,抓住智能制造的新风口,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让职教逐步迈向更高层次服务,这不仅决定了未来职业院校的兴衰,也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

 微信图片_20200909140410

        在与产业的对接与调整中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

        产业特性与市场属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在与产业结构发展的不断对接与调整中实现的。

        在职业教育初创阶段,发展的重要经验是通过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以适应地方重点产业的发展急需。在“无长(长线专业)不稳,无短(短线应急专业)不活”的理念下,根据产业企业的需求,利用灵活机制迅速应对,开设了一大批适应区域产业发展的新兴专业。就这样,职业教育从跟随、伴随到某些领域引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初创发展模式。

        随着产业升级转型持续加快,发展相对较快地区开始探索现代职教体系的再建设。允许若干区域先行先试改革提升项目,逐步累积经验,再由政府全面推动,成为职教发展的改革路径。例如,在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规格要求不断升级、民众对提升受教育程度期望不断升温的合力推动下,职业教育的学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高职院校逐步成为主流,大量的“3+2”“五年一贯制”“中本一体化”渐成风气,部分地区应用本科乃至专业研究生也逐步出现。

       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是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调整而逐步完善的。从开始的单个校企合作到与行业的联盟,从联合办学到职教集团的形成,从产学研合作到产教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再到近年来地方特色产业学院的兴起,职业教育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均在突破中得以推进。

       智能制造的迅速崛起对职业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

       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领下,中国智能制造业出现爆发式增长。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到2022年高技能劳动者约1.5亿人,而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新技术技能人才将有约2500万人的缺口。随着智能制造的迅速崛起,职业教育不适应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的矛盾持续升温,对职业教育原有目标定位、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

       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这种新的生产模式更加强调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突出了知识在制造活动中的价值地位。所以,智能制造业更强调员工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自身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与规划的能力。

       职校生如何适应这种场景的转变?要想真正明确智能制造职业教育人才的目标定位,需要对传统职教与现代职教目标定位的精准把握,需要区分技术技能人才与应用技术人才的界限与培养模式,从而获得对职业教育新“硬核”的确认,重新发掘职业教育新优势。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也将面临深度调整。人机结合的工作场景要求一线操作工人从过去简单执行变为更加复杂的控制操作和多层面规划工作,劳动方式也向智能化转变。

        职业教育设备设施同样存在挑战。以加工中心为例,近几年国内职业院校主要发展五轴加工中心,使用较多的是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几百万元的设备投入,学校从规划到最后装配使用,经历周期长,难以跟上企业的迭代更新速度。

        智能制造及其衍生的新型服务业、新商业共同构成了一体两翼的新型职业群,特别是此次疫情催生的一大批“在线”“无接触”行业,会成为今后的新常态。面对新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界限淡化或融合一体,亟须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与区别、智力与动手操作能力的关联与区别、学生智力构成的同一与多元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新型服务业的核心指向是智力要求的提升和动手操作的弱化。新的职业能力要求反衬出职业教育在专业更新能力和知识技术储备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远远超出了职业教育调整适应的步伐。

        大量新职业、新业态的产生对新兴专业建设产生挑战。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和服务围绕智能制造而产生的新职业是未来重点工作,必须产教共同协作,从行业人才标准的制定,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再到课程教学资源的支持等多方位解决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问题。

         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超越传统职业教育定位走向高端

         为了有足够的实力去服务企业行业的转型提升,职业教育只有走产教深度融合之路,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产教深度融合不仅是双方资源、制度、文化的融合,而且是专业标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以及育人模式的融合。未来,走向高端的职教一定是高端的治理能力与体系、高端的学习者智力与技能融合以及高端的学校支撑服务层级。

        在国家层面,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治理创新,在明确责权基础上更多依靠基层的自主、自治与协商,塑造适应新趋势的现代职业教育治理模式。要打造创新集聚示范区和改革集聚区,发挥引领示范效应;要通过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办学主体的主动精神;要允许一些地区先行先试,建立职业教育技术技能类型生源选拔渠道,提高薪酬待遇,打通职业发展通道。

        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超越传统职教定位,走向高端。首先要明确办学定位。在智能制造时代,职业教育要重新明确办学定位层次,逐步改变以往培养一般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低端层次,聚焦智能制造行业体系与产业链中的应用推广层次。在此定位下,深入挖掘岗位需求,针对新兴行业岗位,快速开设相应专业。其次要改革职教招生制度。调整生源选拔机制,不能停留在原来三本、四专的格局定位,职教生源必须走向高端。再其次要重新定位职教学生培养目标。智能制造需要复合型、创新型、跨界整合型人才,国内名牌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都在把这一类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应该更多地定位于应用服务型、执行沟通型、营销推广型人才,少部分尖子可以成为技术开发型或基础研究型。最后要彻底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聚焦低端的依靠反复训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逐步升级到对于智力、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能力培养,将人才培养全程融入企业生产,直接对接企业用人的岗位标准。

        未来较长时期,智能制造和传统制造双元目标会并存较长时间,新业态与传统业态、新型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结合,会在市场机制和政府统筹中实现双循环发展,职教发展将会在双元目标和双循环战略中面临双重服务内容的挑战。

        产教深度融合无疑是职业教育应对这一挑战的最佳制度安排。因此要鼓励各种形式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试点,加快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探索智能制造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把职业院校打造成为产业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服务环节、区域产业创新转型服务的重要平台、支撑区域产业走向高端的人才大本营。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混凝土搅拌站气源故障和解决方法
1、空压机故障有:止逆阀损坏,活塞环磨损严重,进气阀片损坏和空气过滤器堵塞等。  若要判断止逆阀是否损坏,只需在空压机自动

0评论2021-05-29105

烧结铜滤芯与铜烧结滤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烧结铜滤芯与铜烧结滤芯多久更换一次?烧结铜滤芯与铜烧结滤芯上的黑斑是什么?烧结铜滤芯与铜烧结滤芯的寿命,烧结铜滤芯与铜烧

0评论2021-05-2962

蓄电池冬季防冻的六种办法
有的机手对联合收割机、四轮农用拖拉机等农用车停用后蓄电池的保养不当一回事,结果导致蓄电池受冻而难以修复或报废。因此,进入

0评论2021-05-2967

解决拖拉机漏油的方法
拖拉机漏油是很多农民朋友烦恼的事,如何在促进生产的前提下,确保拖拉机的使用又解决机内各零部件漏油的问题呢?本报介绍的几个

0评论2021-05-29123

柴油机燃油系几个易出故障部位的检查方法
1.判断低压油路的进气部位 ⑴当低压油路中有空气时,拧松喷油泵放气螺钉,用手油泵持续泵油,如果气泡能排尽,说明是输油泵出油

0评论2021-05-2980

塑料制品车间UV光氧除味净化器有效控制原理
恶臭气体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多,很多的环境问题都是因为以下恶臭气体的排放导致的,人在吸入这种恶臭气体之后会产生头晕等不适现象

0评论2021-05-29112

电磁脉冲阀的选购
关于电磁脉冲阀的选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根据装置现场的生产要求选择合适通径、电压、接管螺纹、安装形式及有无防

0评论2021-05-2958

如何使用条播机
(1)技术状态的检查 播种机下地工作以前,要检查各个部件是否变形,紧固件是否松动,紧固、传动、耕种、调节系统运转是否灵活,

0评论2021-05-2993

生物质锅炉针刺毡覆膜滤袋PPS为何做PTFE浸渍处理
现在环保日益严格,很多的厂家被要求安装除尘设备,不安装就会被停止施工,在购买除尘设备的时候厂家首先想到的是安装布袋除尘器

0评论2021-05-29115

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的区别
同步电机可以作为发电机运行,也可以作为电动机运行。同步电机的功率因数可以调节,在不要求调速的场合,应用大型同步电动机可以

0评论2021-05-2966